【精华】中考作文汇总10篇
在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。如何写一篇有思想、有文采的作文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10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中考作文 篇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,按要求完成任务。
题一:解开缚心的绳索
要求: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,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,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。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,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。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,结构完整,内容充实;恰当运用描写、抒情等表达方式,写出真情实感。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,感情真挚。
题二:读下面材料,按要求写一篇作文。
改革失败后,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。按当时规定,刘禹锡应住衙门内的三间三厅之房。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,就安排他在城南面江的三间小房居住。刘禹锡看轻名利,毫无怨言,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“面对大江观白帆,身在和州思争辩”贴在门上。策知县知道后很恼火,马上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,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。新居位于德胜河边,附近垂柳依依,环境也还可心。刘禹锡仍不计较,并见景生情,又撰写一联“垂柳青青江水边,人在历阳心在京”。策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,满不在乎,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,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、一桌、一椅的小屋。
半年时间,策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,面积一次比一次小,最后仅是斗室。在悲愤之中,他一气呵成,写下了千古名篇《陋室铭》,并请人刻上石碑,立在门前。
要求: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,600字以上。②立意自定,文体(诗歌除外)自选,题目自拟。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,不得套作,不得抄袭。
【范文】解开缚心的绳索
很久没去姥姥家了。
初三的日子紧锣密鼓,由不得我来安排。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后,看着试卷上那可怜的分数,不由地难过起来。
晚上,正在书房里发呆,忽然接到姥姥的电话,她说,好久没来了,姥姥想你了。
挂了电话,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全都是姥姥温和的面容。仔细算算,都半年没去姥姥家了,又到夏天了,姥姥家的果园又该是一片繁茂的景象了吧。这样想着,心早已经飞向那片绿茵茵的果园了,那里有红彤彤的苹果,也有金灿灿的鸭梨,那里有甜甜的香瓜,也有酸酸的李子。春天花开一片,秋天果结一树,村边孩童的嬉戏声,树上鸟鸣的歌声,还有姥姥脸上那满足的笑意,乡下的光景,令人心醉。
来到姥姥家已是下午。初夏的风异常柔和清新,似乎还带着些春天的清润与温馨。姥姥看到我来,一把把我拉进果园,“走,姥姥给你摘果子去!”果园一如既往的安静与沉稳。慢慢走进去,杏已经搞得差不多了,苹果刚刚长出青青的果实,像个羞涩的孩子一样,紧紧地依偎在枝头。再往前走,姥姥指着一丛藤般的植物告诉我:“这是猕猴桃。”早就听说姥姥家前两年新买了一批猕猴桃的秧苗,忙忙碌碌地照顾了它们好几年,今年终于要结果了。我急切地问姥姥何时才能吃上酸酸甜甜的猕猴桃,姥姥笑着说:“早着呢,要到十月份才会熟透呢。”
“这么久!”我失望地问道,“不能加些肥料快快催熟吗?”
“果树和人一样,成长都要经历一个慢慢等待的过程,怎么能心急呢?”姥姥看着我反问道。
看着年迈的姥姥依旧劳作的身影,我忽然想到,村子里很多老人都随着住在城市的儿女搬走了。可姥姥怎么也不肯,她说这才是她的家。我常常问姥姥一个人在家里无不无聊,姥姥每次都笑着摇摇头,但我还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从清晨熬到夜晚是多么的漫长,况且年年如此。而姥姥却说她一点都不觉得日子漫长难熬,早上起来看看果树,下午在家喝喝茶,收拾收拾小院,傍晚再给放学的孩子们送点新鲜的果子,一天就这么过去了,“心放宽了,自然万事皆好。就像那些猕猴桃,周边的果实一批批都红了,只有它们不紧不慢地生长、成熟,要是和你一样猴急,那还能结出那么好吃的果子来?”
姥姥的话像一股清风一样吹散了我心头的阴霾,总是要求自己的努力立竿见影,却忘了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。而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,则需要我们有一颗淡定而从容的心,就像姥姥说的那样——把心放宽,万事皆好。如此,我们也才能在时间的磨练中,在华美的十月,收获和猕猴桃一样的成功。
人生之路漫漫,走得顺利还是坎坷,完全看自己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行走,你若一味争强好胜,只顾奔跑,往往会迷失了方向;你若能解开缚心的绳索,将姿态放低,将要求放小,那么除了最终的目标,你收获的还有一路的风景和美好。
中考作文 篇2(一)周密审题
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,这一步工作的好坏,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,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。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,中考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。而在作文基本功较好的情况下,只要文章符合题意,一般能保证二类文的成绩。
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?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:
1.要辨明文体
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,一般情况下,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。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。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:
(1)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。如《国庆之夜》涉及了时间,《放学路上》涉及了地点,《我家来了客人》涉及到了地点、人物、事件,《家乡变了》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。题目当中直接带有"人"、"事"、"记"等字样,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。
(2)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"议"、"论"、"谈"、"辩"等字眼,也有的由"……的启示"、"从……想到的"、"由……说起"等短语构成。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,如《小事不可小视》、《不要惧怕困难》,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。
(3)中考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,即使有,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。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、启事、书信等等。
2.要看清题目要求
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"要求"一项里对文体、字数、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,必须把"要求"这项内容搞清楚,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。
例如(1992年北京中考试题)
题目:在阳光下成长
要求:(1)写成记叙文,适当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
(2)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
(3)字数500~800,不足500或超过800的,每25个字扣0.5分。
以上要求应该说是很具体的、明确的,但在实际考试中仍会有少数考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这是一定要注意的。
3.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
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,必须照办无误,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,需要考生 ……此处隐藏20222个字……小心地走到奶奶床前,奶奶见我来了叫我陪她一起说说话。于是我坐在了床边,我问她为什么不起床吃饭,奶奶笑着说:“人老了,走不动了!”但我却不知道当时奶奶已经是高位瘫痪,永远站不起来了。(从人称使用来看,在点明“你”就是奶奶之后,全篇便应一以贯之,将“你”进行到底。一会儿“你”,一会儿“奶奶”,读者需要不断转换概念,也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不当之处。)
当我第二次进入房间,你扬起手,我走过去抓住你的手,但是你却不说话。我那时不知道你已不会说话,成植物人了。(以上两段交代了奶奶的病情,令人疑惑的是:作者对深爱的奶奶病情并不太了解,这应该和年岁小有关,但遗憾的是,作者在文中并未点明。文意尚且不明,情感的抒发自然受到影响。所以在升格时,应该尽量淡化,最好是隐去,用一两句话交代一下就可以了。)
最后一次见面时你在冰冷的玻璃棺材里,而我在外面,你走了,你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,我哭了,哭得是那样的伤心,从来没有过的伤心,因为你离我而去了。回想起你我走过的日子是那样的快乐,那样的充实,那样的值得怀念。(“快乐”“充实”何以体现?因为前面缺乏相应的细节描写,此处的抒情显得苍白无力。优秀文章的结尾就像一幕精彩的戏剧收幕,既有对主题的升化,又有一定的韵味,能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思。这篇习作的结尾部分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效果。)
考场阅卷:内容24分+表达23分+发展6分=53分
本文回忆了在“我”的成长道路中,奶奶一路陪“我”走来,直到最后死去的点点滴滴。感情真挚,语言质朴,字里行间透露着奶奶对“我”的爱以及“我”对奶奶的思念。不足之处在于:
1.文章立意较浅,主题不够深刻。奶奶对“我”的影响、与“我”的感情,“我”对奶奶的感念与眷恋--这应该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,作者未能在叙事很好地突出这一点,因此主题的表现失之平淡,读来略感乏味。
2.细节刻画不够。无论是事件的刻画,还是人物的刻画,都显得笔力泛泛,不够细致。比如说表现“我”奶奶快乐生活情境的往事,没有感人的镜头;比如说“我”的心理感受,快乐不够快乐,伤痛不够伤痛;比如说,奶奶的言语、动作、神态等,都没有留给读者鲜明的印象。
3.语言表达欠妥。本文有些地方不合逻辑,有的文意不明、表意不畅,人称的使用也前后不一,读来颇觉坎坷。
【升格指导】
本文可试从以下角度进行修改提升:
1.注重细节刻画。可以将“我”和奶奶之间的两件琐事--“秋收”和“夏夜赏月”展开,融入神态、言语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,以求突出人物形象与性情。同时,也以这两个镜头来突出“你我”往昔的快乐,为文末的抒情张本。
2.倾注浓浓情感。本文的情感较为真挚,但感人的力度不够。除了在细节描写上有欠火候外,最关键的是,小作者未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融入事件当中。情感的自然流露,一可借助于景物描写,以景衬情;二可融情于事,在事件中缓缓注入。仍以本文为例,文题为“你我走过的日子”,作者选写“我”和奶奶一起走过的经历,但未将与奶奶的层层情感呈现出来:唯有写足了往昔的美好,方感逝去的痛惜;唯有对过去不尽的眷恋,方能延展今日无穷的思念。作者在平淡的叙事中,将情感也失之平淡,令人遗憾。只有从这两个角度入手,才能把平淡的事情写得深刻,意义深远。
【升格作文】
你我走过的日子
你我走过的日子,值得回忆;你我走过的日子,值得怀念。生长在农村我,从小父母就为了生计去城里打拼,爷爷很早也离开了我们。所以每当在落日的余晖下,晚风中升起的炊烟中,我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伴而随,形影不离。当每天的朝阳升起之时,我就开始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,唯恐把自己丢在小路上,这样的日子平淡而温馨悠远。
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闷热,四周一片寂静,你和我就相依在门口的老槐树下纳凉,我半躺在你的怀抱里,享受着你手中那把蒲扇轻轻摇曳带来的丝丝凉风。星星也像怕热似的不知道躲那去了,只有一轮圆月静静的停在我们的头顶,俯瞰着大地上万物。偶尔邻居一两声低语夹杂着村口的犬吠,把整个夜晚衬得幽静而旷远。夜色中,我看到了你那满头银发在隐约闪烁,就好奇地问:“奶奶,你的头发怎么和月亮一样白啊?”你笑眯眯地看着我,一脸神秘地跟我说:“因为奶奶是从月亮上来的。”“奶奶,月球上好玩嘛,和这里一样嘛?”我睁大着双眼好奇地问。“有的啊,有美丽的嫦娥、聪明的白兔……”你每次都津津有味地讲着。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很幸福,因为我有一个从月亮上来的奶奶,而且一直在陪伴着我,呵护着我。奶奶的声音在黑夜里慢慢的氤氲,就如同一朵开在我心里的花,把远离父母的孤独和胆小一起消淡。无数个夏夜就这样过去了,现在想想和你一起的日子虽然很简单,甚至乏味,那从我手指间流逝的夏夜,还有你那奇幻的故事将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,烛照着我的远方道路,让我感到人生不再苦短,生命也有另一种美丽。
秋风起时,你种在野外的那些庄稼都已成熟了。秋收季节,你去田里干活,我就会屁颠屁颠地跟在你的身后,在田里东翻西找,追寻着自己的一方乐土。每次看到那些长的黑乎乎的东西就问:“奶奶,这是什么东西啊,长这么奇怪又难看?”你就会笑呵呵地跟我说:“虽然它长得比较丑,但那是我们的朋友……”之后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回原处,知道了原来外表丑陋的东西并不全都是坏的,不能以貌取物。每次看你都细致的捡起落在田里的大豆,麦穗等粮食,感到不可思议,为什么这一点点的粮食你竟要如此费力的去拾捡,本以佝偻的身躯在夕阳下更加的贴近土地。现在想起来,我才恍然醒悟,原来这是你对粮食的一种珍惜,对土地的敬重,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膜拜。
春去秋来,燕子也飞向了远方,爸爸把我从农村老家接到城里来读书了。虽然城里的环境很好,但我总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孤单,常常看着天边的飞鸟,很是羡慕它们飞过天空时轻盈的姿态,多像自己跟随奶奶到处行走一样啊!在这里,我开始怀念雨后土地的芬芳气息,怀念落日炊烟的袅袅,怀念我们一起手牵手走在村口小路上倒影。
终于我又回到你的身边,但那个远逝的夏夜再也不会来了,我再也不能在月下听你讲故事了,再也不能跟随你到处乱窜了。你静静的躺在那张我多么熟悉的小床上,那从窗单下蔓出的干稻草,是我们一起从野外运回来的吗?你说稻草在冬天很暖和,也很干净。我知道稻草上面有露珠的芬芳,有阳光的甘甜,也有你温暖的体温,而这一切都已经远逝,无法寻回。门外邻家屋脊上的炊烟又一次升起,而我只能在这里一个人默默地流着泪,我知道,在我的世界里,再也没有你了。
从此我只能一个人回到从前,回到我们那些熟悉的往事中,用回忆来温暖你我走过的日子。恍惚中,阳光四溢,在田野的小路上,我们一起牵手走来……
[评语]:在整体部分不动的情况下,我们进行了升格,升格后,此文提升了一个档次,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细腻的情感足以打动读者的心。奶奶对我无声的爱和我对对奶奶的牵挂、感激与愧疚都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。和原文相比,描写更真实生动,主题更加深刻。特别是一些细节部分的深入刻画,让本来那种平淡的情感变得细腻,丰盈起来,脉络更清晰有层次,真正凸显了文章的主题。所以这篇升格文最后的得分是54分,属于一类文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