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

时间:2024-06-14 05:46:12
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

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

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1

[拼音]:míng zhèng yán shùn

[释义]名正:名义或名分正当;言顺:道理讲得通。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

[语出] 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;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

[辨形]名;不能写作“各”。

[近义]理直气壮

[反义]理屈词穷

[用法]含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[结构]联合式。

[成语故事]:

春秋时期,子路问孔子:“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,您将先做什么?”孔子说:“先正名分。”子路说:“老师,您太迂腐了,名分有什么好正的?”孔子说:“你真鲁莽。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,事不成则教化不兴,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,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。所以要先正名”。后以“名正言顺”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,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。

[造句]:

一、农民起义军政权的建立名正言顺,天诱其衷。

二、同学们都说“:你是班长,代表全班上台领奖,当然是名正言顺。”。

三、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,狼见到后,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。于是他跑到上游,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浊了,使他喝不到清水。

四、他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校教务处处长。

五、身为监察委员,对於公务员失职提出弹劾,本是名正言顺的事。

六、本来是件名正言顺的事,被你这样一搞,什麽立场都没有了。

七、顶天马上:他名正言顺,真是一个堂堂正正、顶天马上的汉子汉。

八、另外一个是,向麦克白一样,总统希望能够名正言顺的履行他的.承诺。

九、你们应该先向校方申请场坟,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举办活动。

十、石油公司希望该项法案可以通过,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增加产量。

十一、他是我班名正言顺的班长。

十二、王经理得到董事长授权整顿营业部门,名正言顺,谁敢不服?

十三、根据继承权法,他是名正言顺的国王,但是要去得到王冠他必须去围攻巴黎并最终成为天主教徒。

十四、他所做的事总是名正言顺,所以不曾受到非议。

十五、拾金不昧是名正言顺的事情。

十六、选举结果公布,苏同学的得票数最高,名正言顺地成为下一届学生会长。

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2

出处:《·子路》。

意思:指做事时只有名分正当、理由充足,才牟把道理讲通,进而理直气壮。

春秋时期,任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因为对鲁国国君成天沉溺于淫乐之中,再无治国的心思而感到失望,便带着学生子路前往卫国。卫国国君对孔子的到来表示欢迎,并给予优厚的俸禄。子路于是问孔子:“如果卫国国君卫灵公请你管理国家,你首先抓什么?”孔子说:首先要“正名”,因为“名不正,言不顺”。子路认为孔子的想法不切实际。于是,孔子进一步解释说:如果言不顺,事情就做不成,礼乐、刑罚就无法实施,使百姓无所适从。

“名正言顺”便由此而来。

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3

公元前501年,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。孔子做了一年,很有成绩。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;不久,转而为司寇,管司法工作。这样,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。孔子五十六岁那年,又由大司寇,代理相国职务。

他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,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。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,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子,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,教她们学会舞蹈,加上一百二十匹骏马。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,以腐蚀他的意志;这一计果然奏效,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,不再过问政事了。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,便对孔子说。老师,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!孔子回答说: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,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。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。结果,鲁定公违背常礼,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。

于是,孔子离开鲁国,来到了卫国。卫灵公问孔子,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。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。于是,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。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,都很高兴。子路尤其高兴,问孔子道: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,你首先干些什么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,说: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。

子路不客气他说:老师未免太迂腐了,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孔子反驳说:您真粗暴!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。名分不正,道理也就讲不通;道理不通,事情也就办不成;事情办不成,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;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,刑罚就不会得当;刑罚不得当,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,连手脚都不晓得往何处摆了。所以君子用的名分,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,讲出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。

不久,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,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子的出入。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,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,就离开了。

《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